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孕育之家 > 怀孕前 > 准备怀孕 > 正文
免疫与不育
2013-01-30 15:57:53 来源:www.yunyuhome.com

 

        免疫性不孕的抗体检测是应用免疫酶标(ELISA)方法,可以检测人体内与生育有关的四种抗体,这些抗体有些可能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内,有些可能存在于人体生殖道局部,如精浆、宫颈粘液中,此项检测为不孕症的诊治又提供了一项科学的诊断依据。 

          抗精子抗体:男女体内都可能存在抗精子抗体。在精液内,存在着多种抗原。这些抗原在女性生殖道中,可经宫颈上皮吸收后产生免疫反应,在女方血液和生殖道局部产生抗精子抗体。这种抗体可影响精子的运行,导致不孕。正常情况下,男性体内不会产生自身的抗精子抗体。但当男性输精管发生炎症或某些病变时,精子抗原有可能渗透到外周组织中去,使自身产生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之地,但在病理状态下,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等,可转化成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此外,人工流产刮宫时,胚囊也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一旦女性体内有抗子宫内膜抗体存在,便会导致不孕、停孕或发生流产。不少女性因在初次妊娠时作了人流,而不再怀孕,这种继发不孕症患者多数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在六、七十年代已发现卵巢存在特殊抗原,近年来报道抗卵巢自身免疫可影响卵巢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可导致卵巢衰竭或卵泡成熟前闭锁而导致不孕。有卵巢抗体的女性卵泡发育很不正常,要么卵泡长不到受孕的优势,要么长到受孕优势又不能自然排出,有些人还过早的出现了卵巢早衰现象,使很多育龄妇女终生难以发育出成熟的卵泡,而导致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

         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抗体: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维持早期妊娠的主要激素。但是有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及生化妊娠史的女性,在流产过程中,绒毛组织中的hCG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母体产生抗体。另外曾接受过hCG注射,以促进排卵的女性,体内的抗hCG抗体也有可能为阳性。此类患者可能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等。

 

        抗磷脂综合征与女性不孕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血清中出现抗磷脂抗体(APL),同时伴发胎儿死亡、动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小等症状之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确诊依据:具有下述临床特征之一:全身各脏器动、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儿死亡及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提前分娩新生儿死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清APL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L)和狼疮凝血因子(LA)阳性。

           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APS者,其1/3表现为复发性流产、死胎、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IuGR)等,ACL阳性者死胎发生率为76%左右,患APS分娩的成活婴儿中IuGR占60%,也有可能引起先天畸型。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

         透明一层包绕着卵母细胞及着床前孕卵的非细胞性明胶样酸性糖蛋白膜,内含特异性精子受体,在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精卵识别、结合、穿透和阻止多精子入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透明带抗原可刺激同种或异种抗体产生免疫应答,透明带经抗血清处理后,失去了与同种精子的结合能力;在体内,透明带抗体能干扰孕卵表面的透明带脱落而妨碍着床。现认为,透明带抗体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是:人卵泡的发育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始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女性出生至青春期,卵泡停留在初级卵泡阶段,因而卵母细胞的成熟和透明带的形成均晚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形成与成熟,透明带可作为异物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是因透明带在每次排卵后在局部少量反复吸收,其免疫应答的方式主要为免疫耐受,而非免疫损伤。在此过程中,机体抑制性T细胞对抗原的先识别可能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与透明带有交叉抗原性的抗原刺激,或各种致病因子使透明带抗原变性时,导致体内辅助性T细胞优势识别,最终机体产生损伤性抗透明带免疫,使生育力降低。

       子宫内膜抗体与不孕 

       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和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即抵御外来的致病微生物侵袭,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细胞以及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因而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必不可少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发生异常,则会导致一系列免疫病理过程,如感染、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也可能导致生殖过程的障碍。一般自身组织不成为抗原,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抗体,如感染,经血倒流,烧灼或药物作用等,能使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发生质的变性而成为自身抗原,这种物质一旦进入血循环,刺激机体则可产生免疫反应。 

       抗子宫内膜抗体就属于自身抗体,在正常育龄妇女中也可以检测到,但在不孕症人群中,特别是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妇女中更多见。正常机体具有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产生极弱的自身抗体,帮助清除体内衰老变性的自身成分,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免疫应答,则会发生过强的一系列免疫反应,致使所侵及的组织免疫活性细胞增多,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功能改变。 

       当这种抗子宫内膜抗体由于反复刺激而大量产生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可与自身的子宫内膜组织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引起损伤性效应,造成子宫内膜组织细胞生化代谢及生理功能的损害,干扰和妨碍精卵结合,受精卵的着床和胚囊的发育而导致不孕或流产。但是,这种免疫不孕是相对概念,是指免疫使生育力降低,暂时导致不孕。不孕状态能否持续取决于免疫力与生育力间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力强于生育力,则不孕发生,如后者强于前者则妊娠发生。不孕常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免疫因素也可作为不孕的唯一原因或与其他病因并存。

       抗磷脂抗体 (A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它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抗体(LA)两种。

         临床上,如果患者体内存在APA,同时又具有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死胎、早产;或动脉、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栓塞;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病症,则称为抗磷脂综合征。APA能阻止体内前列环素的产生,使血栓素/前列环素比值增大,而血栓素的相对增多则引起全身和胎盘的痉挛缺血;APA还通过争夺胎盘血管的磷脂受体,而导致胎盘梗塞;APA还能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影响血栓形成的调节蛋白-蛋白C-蛋白S抗凝道路,可与血小板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

       APA阳性,常常与妊高征(PIH)、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死胎、早产等关系密切。曾经有上述病史者,应该在转阴之后考虑怀孕。女性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正常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E和一种糖蛋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精液沉淀素具有抗补体活性。这些免疫抑制因素在正常情况下可抑制女方免疫活性细胞针对精子抗原的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若丈夫精液中免疫抑制因子的缺乏可导致女方产生抗精子抗体。夫妻双方的生殖道感染可致女方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感染使局部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加强引起的。临床研究表明,男方精液中白细胞增加与女方生殖道局部和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的发生明显相关,提示感染因子作为天然佐剂,免疫相关细胞与精子抗原共同介入女性生殖道,产生同种抗精子免疫。 

      在生殖道粘膜破损的情况下性交,可使精子抗原通过破损的粘膜上皮屏障,进入上皮下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精子抗体。异性间的肛交或口交是女性产生抗精子抗体的原因之一。另外某些助孕技术如直接腹腔内人工授精,可导致大量精子进入腹腔,被腹腔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后,将精子抗原传递至盆腔淋巴结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诱发抗精子的免疫反应,使血清中出现暂时的抗精子抗体升高。

       抗滋养细胞膜抗原抗体:对孕妇而言,胎儿是一个并非已的同种异体移植物,对胎儿而言,它具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基因,胎儿之所以不被排斥,主要依赖于母体胎儿特殊的免疫调节,这种调节可以制止或改变对胚胎不利的免疫因素,以达到新的免疫平衡,如若平衡失调即可导致流产。

        胚胎的外层即合体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循环相接触的部分,免疫组论证合体滋养层不表达任何HLA或ABO抗原,这点被认为是确保胎儿成活的一种保护机制之一,但是合体滋养层浆膜上却明显存在有抗原系统,并且可被母体识别。至于这些抗原的性质尚无统一定论,但它们却不容置疑的影响着孕妇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在滋养层表面存在有滋养叶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 antigen),这是一种同种异型抗原,它产生一种保护性的封闭抗体(抗TLX抗体),可通过与胎儿-胎盘滋养叶抗原结合或与母体淋巴细胞结合,防止胚胎或胎儿父系抗原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如果TLX抗原抗体减少,即可使胎儿细胞特异性抗原暴露,导致免疫性流产的发生。由于TLX是正常机体即可存在抗原,因此对其抗体的检测很难作出一个有意义的判定。

       而滋养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可以准确地检测,其课题水平容易判定,且研究已证实这种抗滋养细胞膜抗原抗体与那些具有自身免疫倾向的妇女血中可能存在的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不存在交叉反应。通过检测抗滋养细胞抗体水平,证实流产妇女血清中抗滋养细胞抗体水平比正常孕妇明显增加,而且这种抗体的增高与流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可能就导致流产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正常孕育血清中这种抗滋养细胞膜抗原的水平很低,当其水平达到一定高的程度,即有可能引起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导致流产。

 

 

本文标题:免疫与不育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zbei/yunqian/57507.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