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产生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但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湿邪;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1.脾虚带下的治疗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过多,情怀抑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眺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浮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宜有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药膳治疗。
荞麦鸡蛋丸
【原料】荞麦粉500克,鸡蛋清10个,甘草末60克。
【做法】先将荞麦粉炒黄,甘草研成细末和匀,再用蛋清调,加适量温开水,做成丸。每天早、晚用开水送下药丸30克。
【功效】健脾除湿,止带,适用于脾虚带下及湿热带下之轻者。
白果鸡蛋
【原料】白果肉4粒,鸡蛋1个。
【做法】将白果去皮,鸡蛋小头打一洞口,白果填人蛋内,用打湿的纸糊好洞口,将蛋煮熟或蒸熟即成。每天晨起服吃1个,连服5—10天,病程长者服20天亦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收敛固摄,适用于脾虚之带下病。
鸡冠花藕汁速溶饮
【原料】鲜鸡冠花500克,鲜藕汁500毫升,干燥白糖粉500克。
【做法】将鸡冠花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继续以小火煎浓缩,到将要干锅时加入鲜藕汁500毫升,再加热到黏稠时停火,待温,拌人干燥白糖粉500克,把煎液吸净,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每天3次。
【功效】健脾益气,除湿,适用于脾虚带下。
2.肾虚带下的治疗
临床上又分肾阳虚,肾阴虚2种:
(1)肾阳虚之带下
素体肾气不足,下之亏损,或房劳多产,伤及肾气,封藏失职,阴液滑脱而下。症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宜用温肾培阳。固涩止带的治法。
金樱子蜜膏
【原料】金樱子200克,蜂蜜200克。
【做法】金樱子剖开去核,洗净,小煮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稀流膏状,加入滤净之蜂蜜,煮沸。每服10~15克,每天2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补肾止带,适用于肾阳虚之带下病。
狗肾胶
【原料】狗肾(阴茎与睾丸)955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狗肾洗净切碎,加水浓煎成胶,冰糖熬汁,对入收膏。每服12克,黄酒对服。
【功效】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之带下病。
龟鹿二仙胶酒
【原料】龟鹿二仙胶360克,当归、黄芪各18克,枸杞子30克,米酒或高粱酒500毫升。
【做法】各药切细放人大口瓶内,再放人酒,密封有4个月。睡前服1小杯。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补髓,久用延寿,适用于肾阳虚之带下病。
(2)肾阴虚之带下
相火偏旺,阴虚失守,任带不固,火旺迫之,带下赤白者。症见:质稍黏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宜用益肾滋阴,清热止带之药膳治疗。
何首乌煲鸡蛋
【原料】何首乌60克,鸡蛋2个。
【做法】将何首乌、鸡蛋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功效】滋阴降火,适用于肾阴虚之带下病。
米酒煮蚌肉
【原料】蚌肉150克,花生油适量,米酒、姜汁各少许。
【做法】将蚌肉洗净,先用花生油适量下锅,待油煎香后再放人蚌肉,然后加入米酒2~3汤匙,并加入姜汁1汤匙,清水适量同煮,用食盐少许调味,食蚌肉饮汤。
【功效】清热滋阴,适用于肾阴虚之带下病。
虫草红枣炖甲鱼
【原料】活甲鱼1只,虫草10克,红枣20克、料酒、盐、葱节、姜片、藜瓣、鸡汤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切成四大块,放人锅中煮沸,捞出,割开四肢,剥去腿油,洗净;虫草洗净;红枣用开水浸泡。甲鱼放人汤碗中,上放虫草、红枣,加料酒、盐、葱节、姜片、藜瓣和鸡清汤,上蒸笼蒸(或隔水蒸)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佐餐食。每天2次。
【功效】滋阴益气,适用于肾阴虚之带下病。
#p#
3.湿热带下的治疗
经行产后,胞脉空虚,如因摄生不洁或因久居阴湿之址,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邪乘虚而入,蕴而化热,伤及任、带,发为带下。此外,亦有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蒸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者,下面主要介绍湿热和热毒2种带下病的药膳治疗。
(1)湿热带下病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阴痒等,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宜用清利湿热之药膳治疗。
车前草炖猪小肚
【原料】鲜车前草60~ 90克(干品20~ 30克),猪小肚200克,食盐适量。
【做法】将鲜车前草洗净,清水适量,加切成小块的猪小肚,放少量食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吃猪肚。
【功效】药膳里车前草清热利湿,治带下,猪肚为引经药,使药力直达小腹部,并可减轻车前草苦寒之性味,二者合用,对因湿热引起的带下病效果较好。
葵荷糖浆
【原料】向日葵茎或根12克,荷叶12克,红糖适量。
【做法】以水3碗,煎向日葵或根、荷叶至半碗,加红糖溶化或熬化成糖浆即成。每天2次,饭前空腹饮下。
【功效】清热化浊,适用于湿热之带下病。
冰糖冬瓜子汤
【原料】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冬瓜子洗净,碾成粗末,加入冰糖,冲开水1碗,放在陶罐里,用文火加水炖服。每天2次,连服数日。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之带下。
(2)热毒带下病。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宜用清热解毒之药膳治疗。
萆薜银花绿豆汤
【原料】萆薄30克,银花30克,绿豆30~ 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前二味洗净煎水,药汁和绿豆共煮为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1次,连服3—5天。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所致带下病。
马鞭草蒸猪肝
【原料】马鞭草60克(干品30克),猪肝60—100克。
【做法】将马鞭草洗净切成小段,猪肝切片,混匀后用瓦碟载之,隔水蒸熟服食。每天1次,3—4天显效。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所致带下病。
薏苡仁土茯苓粥
【原料】薏苡仁50克,大米150克,土茯苓10克。
【做法】皆淘洗干净,土茯苓装入纱布袋,扎口,水煮至米烂粥浓,去药袋,食粥。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热毒之带下病。
本文标题:女性带下病的食疗食谱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zbei/yunqian/5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