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早产说不
在医学上,早产儿是指怀孕周数满28周,但未满37周出生的婴儿。研究显示,早产容易导致新生儿死亡,同时也是造成宝宝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可忽视的早产征兆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发生早产呢?因为早产的发生有一些不明原因,因此,高危孕妈妈并非一定会早产,而不是高危孕妈妈者,也有可能会早产。因此,本月孕妈妈必须注意早产征兆,并加以重视,尽量避免早产的发生,降低影响。早产的早期征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胎动过多或过少。◎孕妈妈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带有血丝。◎孕妈妈下腹部有下坠感。◎孕妈妈忽然破水(滴滴答答地渗出或“哗”一下就流出)。◎孕妈妈感觉肚子像月经来前的闷痛。◎孕妈妈感觉腹部有持续的、硬硬的紧绷感。◎孕妈妈36周前阴道出血。
预防早产,从点点滴滴做起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防早产的关键。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使早产儿消失,但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及早期的科学预防,将早产的概率降到最低。自怀孕5个月以后减少性生活,并使用安全套,以避免精液对子宫的刺激。若子宫颈已扩张大于1厘米,则应增加卧床休息及避免性生活。怀多胞胎的女性发生早产的概率比怀单胞胎女性高很多,所以怀多胞胎的孕妈妈在孕晚期最好避免性生活。
注意口腔卫生
患牙周病的孕妈妈,如果未在胎宝宝较稳定的4~6个月内接受口腔治疗,口腔细菌可能造成此时全身性的感染而诱发早产。
避免劳累
怀孕7个月,应避免从事过度用力的体能活动,避免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减少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避免从事会增加腹压的活动。
注意个人健康及卫生
孕妈妈一定要避免感冒、尿道炎、阴道感染等感染疾病的发生。注意身体的清洁及舒适,避免阴道灌洗或穿紧身衣物。
把握最佳受孕年龄
女性年龄太小{小于1 7岁)或年龄太大(大于40岁),都不宜怀孕。一般来说,女性的受孕怀胎年龄以24—30岁之间最为适宜。
间隔一段时间再要二胎
研究显示,两次生产的间隔时间太近,可能会增加早产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概率。前一胎生产到下一胎怀孕之间如果相隔不到半年,与一般胎宝宝相比,则下一胎发生早产、低体重儿的概率增加40%。若间隔在一年内,则宝宝早产、低体重的概率也会增加10%左右。
释放心理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相关激素的产生,也会刺激其他激素的连锁作用而触发子宫收缩造成早产。
保持健康的子宫
子宫必须健康胎宝宝才能在其中顺利着床、生长,子宫若是严重畸形就可能无法顺利怀孕,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如果胎宝宝在子宫内的生长状况不佳,长期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时,胎宝宝会出现窘迫征兆,如果情况严重,产科医生会考虑让胎宝宝提早娩出。
本文标题:不可忽视的早产征兆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unqi/jpsj/6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