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理发育的“营养”
2013-02-01 09:32:46 来源:www.yunyuhome.com
11个月的乖宝宝,看着妈妈上班去了,不哭也不闹。妈妈回家后,宝宝高兴地笑一笑又自己玩,从来不缠人。人们都认为这样的宝宝乖,但医生听了却说不好,宝宝没有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渐发展的,宝宝生长到6~7个月时依恋开始明显,3岁以后才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1.安全型.这类宝宝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后,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2.回避型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很短暂。这类宝宝实际上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3.反抗型 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但母亲去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显得有点发怒,这类宝宝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良好的亲子依恋,是一种积极的感情联系。依恋的人出现,会使宝宝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宝宝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能使宝宝视野扩大,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本文标题:宝宝心理发育的“营养”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lvts/7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