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孕育之家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有时孩子不需要家长的耐心教导
2016-08-29 10:40:30 来源:

   

789.png

 

  美国心理学教授Alison Gopnik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给两组4岁的孩子带去一个能播放音乐的玩具,三个步骤能让这个玩具响起音乐,但实际上两个步骤也能实现播放音乐。

  他们分别给两组孩子做了不同的举动:

  在A组孩子面前:实验人员装作不懂如何操作,直到尝试了几种方法后,才用三个步骤打开了这个玩具的音乐。

  在B组孩子面前:实验人员让孩子们认真看和听,用三个步骤一步步地教孩子如何操作。

  随后,实验人员给这些孩子发了玩具让他们自己操作,结果很有趣:

  A组:大部分孩子通过操作,找到了更便捷的两个步骤打开音乐;

  B组:大部分孩子一成不变地用三个步骤打开音乐,有些孩子甚至记不住操作步骤而不能打开。

  我们的应试教育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情形。

  记得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老师们都有所谓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老师也不管什么原理,直接跟孩子们说,记住这样的方法,考试时就直接套。

  无数“乖孩子”考试前就死记硬背,以寻求考试时有相似的题,生搬硬套地答卷。

  结果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被扼杀,可怜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虽然学习很刻苦,但他们是刻苦地背答案,考题稍微变换一下就晕菜。

  也正因为一些学校的这种“解题步骤”式的教育,孩子们由一份份原件变成了复印件。

  所以,即使有无数孩子很努力,但他们却从一开始就已经走向了平庸的道路。

  吐槽归吐槽,丝毫不会对我们的孩子有任何的改变。

  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孩子们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请把思考还给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当一个孩子从小习惯自己思考、习惯通过自己的思路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接受大人的答案,他们的这种好习惯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包括上学。

  有一朋友幼年时是个奇葩的学生,学习成绩经常倒数第一,上课铃一响就自动进入睡眠状态,老师同学拧耳朵拍脑袋都弄不醒,但下课铃一响就精神抖擞犹如刚充电完毕的劲力机器人。

  结果到高考前几个月,老师家长各种羞辱践踏,好歹是个性情中人,心想这么丢脸自杀算了,后来想想就这么死了太糟蹋生命。

  但自己就是听不懂,咋办呢?

  死马当或马医,他干脆不上课,在家里从零开始自学各种课程,按照自己的思路学习和解题,结果高考分数一出来,从模考时的倒数第一跃升到高考时的全班第三。

  老师家长都说他走狗屎运,有几个曾经模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考反而黯然退幕。

  在其后的职业生涯中,他的这种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己寻找解决方法的习惯也渐渐彰显优势。

  所以,从一个孩子出生,如果父母能把这样的一种“不要告诉孩子怎么做,让孩子自己探索怎么做”的处事习惯教会孩子,其结果将是孩子能在众多“复印件”中脱颖而出,成为平庸中的佼佼者,而这样的差异,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习惯而已。

  请为孩子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吧,当孩子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办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尝试这样回应:“我也不怎么懂,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想想看?”

  或者跟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我们试试这样做行不行,妈妈/爸爸从来没做过呢……”

  当一个孩子习惯拒绝大人的答案、当一个孩子为寻求解决办法沉醉在各种倒腾中时,作为父母,我们已经成功了第一步!

本文标题:有时孩子不需要家长的耐心教导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huli/95840.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