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日,猫狗多处于发情期,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咬。此外,蚊子、虫子也都纷纷活跃起来,最爱咬宝宝柔嫩的肌肤。因此,年轻父母带宝宝在家里和外出的时候,要多加留心,别让宝宝得上“咬”出来的毛病。
小区 猫狗发情易咬人
夏天即将到来,在生活小区,流浪猫狗的数量也正在变多,脏兮兮的身影经常窜来窜去。随着养小动物家庭的增多,经常有人在小区里将宠物牵进牵出。步入发情期的这些小动物,情绪会变得很不稳定、容易躁动。
小动物的确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乐趣,但是流行病学家警告说: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儿童由于饲养宠物而被传染上各种疾病,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疾病有狂犬病、瘟疫等。尽管大多由宠物传播的疾病并不致命,但父母却绝不能对此掉以轻心。同时,天气变暖和,孩子们衣着逐渐减少,与动物的接触机会增多,遭到攻击的几率也在增加。
从世界范围来看,狂犬病的受害者大约有50%都是儿童。儿童个子矮,当狂犬迎面扑来时,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儿童被咬的这些部位距中枢神经系统近,血液循环极其丰富,潜伏期短,病情险恶;儿童体重相对轻,狂犬咬伤后,进入伤口的狂犬病毒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对比成人要高出许多倍。小孩喜欢与小动物一起玩耍,但即使最温顺的猫狗也有恼怒的时候,孩子一旦被猫、狗等宠物抓伤,父母就要紧急处理伤口,不仅要止血止痛,最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感染狂犬病毒。
因此,在小区有小动物的地方,孩子去时要有大人陪伴。并且大人要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抚摸它们的身体,在小动物吃食物时,千万不要去逗它;在小动物有恐惧感时,不要用手去抚慰它;不要激怒它们,也不要拼命奔跑,以免引起它们的误会而遭咬伤。
特别提醒:一旦发生被咬情况,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把污血挤出,清洗掉,冲洗时间要在20分钟以上。然后再用2%-3%的碘酒或70%-80%的酒精消毒。伤口清洗过后,不可缝合或包扎,要尽快到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病疫苗。
户外 保护暴露皮肤,注意虫咬皮炎
小孩的皮肤非常细嫩,其暴露部位比如面肢、脸庞等一旦遭受虫子叮咬,皮肤马上变成红肿,并十分瘙痒,不停地搔抓,会导致皮肤被抓破产生继发,加剧红肿,甚至出现化脓。尤其是带孩子到绿化较好的公园里,小孩皮肤很容易受各种昆虫的叮咬。宝宝的皮肤耐受性没有大人好,被咬之后的皮疹反应较大。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又称“丘疹性荨麻疹”。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并且十分瘙痒,好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尤其过敏性体质的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可使皮肤过敏而引发全身的过敏反应。这时,不仅只是叮咬局部红肿,而是全身都出现了风团样的皮疹,严重者眼睑、口唇及阴囊还可出现明显的水肿。宝宝出现过敏性皮炎后,要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在过敏期间要避免摄入高蛋白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等皮炎情况愈合后再恢复饮食。在皮炎期间要延迟疫苗的接种。
本文标题:春季宝宝谨防“咬”出来的病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huli/8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