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孕育之家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宝宝蹦床意外易致骨折
2013-02-02 08:53:45 来源:www.yunyuhome.com

    每年的急诊病例中,有多达9.2万例是孩子相互之间因碰撞而造成的伤害,跳蹦蹦床而受伤的宝宝通常是骨折、脊椎损伤,有些则是严重的头部受伤。据统计,蹦床游戏十多年前风靡各大城市,不仅在公园、游乐场有蹦床,甚至一些居民区宽敞处也可见玩蹦床的宝宝。但近年随着宝宝新游戏的增多,蹦床逐渐淡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勇夺蹦床冠军,让这个游戏再次成为热点。

 

    其实,玩蹦床是个有点难度的游戏,一旦保持不了平衡,肘部过度屈曲,很容易造成受伤。同时,蹦床是好几个宝宝同时玩,很易致骨折的游戏,尤其是肘部骨折更为多见。

 

蹦床意外之预防第一

 

    1.要检查蹦床上的减震装置是否齐备、完整,除了柔软的床网,其他的弹簧、钩子、架子是否都包裹严密,以免宝宝撞在上面碰伤。

 

    2.蹦床周围应设有保护网。

 

    3.宝宝只能在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在蹦床上玩耍。在蹦床上玩的宝宝越多,宝宝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有一两个宝宝跳起,那对于正在下降的宝宝来说,蹦蹦床就像水泥地一样坚硬。这种情况下,宝宝着陆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四肢骨折。所以,妈妈应了解不同面积的蹦床的容纳人数。

 

    4.要及时制止宝宝在蹦床上做不被允许的“高难动作”,如翻跟头,做多个小朋友需要相互配合的动作等。

 

    5.幼儿不能在成人蹦床上玩耍。

 

特别提示

    发生骨折的特征性表现:①疼痛难忍,即使外施轻微压力,也会一触即痛;②损伤处周围出现肿胀;③出现肢体明显变形。

 

蹦床致四肢骨折的紧急处理

 

    1.送受伤的宝宝就近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2.对于所有被怀疑发生骨折的患儿,均应按骨折处理。首先抢救生命,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以便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造成血管、神经或内脏的损伤,同时又可减轻疼痛。如不能尽快得到有效医疗,应积极主动地寻求减缓病情的方法,可以比照对称的另一肢,将断骨牵引复位,再加以固定包扎,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枝条、浮木、折叠的报纸等制作简易夹板。同时注意用衣物将夹板与皮肤隔开,以免夹板损伤皮肤。

 

    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如下:

 

    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臂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弄弯它。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肩胛骨及锁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髋部或大腿骨折:下肢骨折的宝宝需用“八”字形绷带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患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位,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  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注意要固定整条断肢。用绳子吊起断臂。为了增加稳定性,在没有夹板的情况下可将伤肢与对称的另一肢一起绑扎。在双肢之间空隙部位填充衬垫,使得伤肢保持合适的位置。在断肢上下及邻近关节之间用柔软结实的材料绑扎紧。所有的绳结应位于同一边,平结会便于检查伤口。按时检查双肢的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另外,三角形绷带是理想的悬吊材料,布料、腰带等在紧急时也可使用。不能用绑绳直接捆扎伤口,或者让绳结压住伤肢。

 

延伸阅读

    宝宝的骨骼

 

    骨骼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盐主要是钙盐,它们赋予骨骼以硬度;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给骨骼以韧性和弹性。小儿的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各占一半(成人骨骼中无机成分更多一些)。所以,小儿的骨髂较柔软、富于弹性、韧性好,但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

 

    在小儿生长发育的同时,骨骼也在不断地发育。骨骼最初以软骨的形式出现,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过程中,需要以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小儿生长发育时期,应让小儿多晒太阳,多给小儿吃些富含维生素D及钙质的食物。

 

    肘关节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根据骨折手术后固定是否牢固、愈合情况及骨折的不同时期,来确定运动治疗的方法及强度。

 

    1.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10-20次/组.3—4组/天。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诸关节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各活动度训练至最大范围。

 

    2.术后第4-5天开始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从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运动速度每分钟一个周期,每天30分钟到l小时,结束后,冰敷10-15分钟。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每组10次左右,每天两组。

 

    3.术后7—10天骨折固定牢靠者开始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每组3次,每天1组。活动后,冰敷10-15分钟。继续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

 

    4.术后14天开始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及持续被动活动练习。此时,手术部位已拆线,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前辅以蜡疗,每日30分钟。渐进性抗阻力练习。肩、腕、手指诸关节各轴向主肢或被动活动至正常。

 

    5.术后4周至20周,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对肘关节粘连的患儿施以关节松动术,手法应轻柔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避免引起骨折移位。结束后冰敷10—15分钟以防关节肿胀、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胫腓骨骨折的康复治疗

 

    1.骨折固定后开始踝关节伸屈练习和肌四头肌练习。

 

    2.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膝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

 

    3. 2—3周后做膝关节屈伸活动。

 

    4.外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8-12周。

 

    5.根据骨折愈合程度,可扶双拐逐渐分级下地负重行走 。

本文标题:宝宝蹦床意外易致骨折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huli/87759.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