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宝宝不中暑
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不过,或许我们显然是没有资质与太阳太过亲近的物种,妈妈们都意识到“防晒”是自己的每日功课,所以,“防宝宝中暑”那就更是必修课了。
所谓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严重的中暑患者可出现抽搐、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近而危及生命。所以,要学会如何保护小宝宝不中暑,如果宝宝有“中暑”的情况发生,知道该怎么办。
通常,医生会建议给小宝宝晒太阳,不过,如果是夏日,那么,晒太阳的建议时间就是早9点至10点,下午4点至5点,目的就是避开“暴晒”的时间。所以,带小宝宝晒太阳多半不会发生中暑的情况。
专家们研究发现,更多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是:①相对湿度85 010,气温30℃~ 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所以,小宝宝发生中暑的地点可能更多是在幼儿园的暑假里,宝宝长时间在野外游玩或是海边暴晒。还有,小宝宝夏季包裹过严,或被留在没冷气的密闭车内,也可能发生中暑……
宝宝中暑之预防第一
1.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2.外出要携带必要的遮阳工具,最好戴上遮阳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如是在海边,应该在沙滩上插上遮阳伞,让小宝宝在遮阳伞下面玩。要给宝宝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以纯棉为上选。
3.要准备充足的矿泉水、含盐饮料。妈妈要记得及时提醒宝宝喝水。据说,吃些西瓜或者喝西瓜汁对预防中暑很有帮助。西瓜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既能补水又补能量。另外,妈妈带上点自家用绿豆、薏米、菊花、金银花煮好的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4.-旦感到不适就要到阴凉、通风处及时休息。
5.盛夏里一定要让宝宝睡午觉,长短都好。充足的睡眠和精神的放松会提高宝宝对高温的“抵抗力”。
6.无论是带宝宝到野外还是去海边,都要带上防暑降温药,如仁丹、风油精等,以备不时之需。
特别提示
暴晒引起的中暑,不适合用藿香正气水。因为藿香正气除了具有祛暑解毒的功效外,还能解表发汗、化解体内淤积的湿气、理气和中、增强食欲,主要用于暑热夹湿(闷热)造成的轻度中暑。但不适合烈日暴晒引起的中暑,否则会因为藿香正气具有“除湿”的作用而使暴晒下的中暑症状加重。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千万不要给中暑的宝宝服用退烧药,否则可能加重中暑症状。
宝宝中暑之紧急处理
1.立即将中暑的小宝宝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松开或脱掉衣服,让小宝宝平躺,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也可以用电扇通风,用冷气降低环境温度。全身可以用温凉的湿毛巾擦拭(以自来水润湿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
2.补充含盐清凉饮料。
3在额头、太阳穴处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仁丹。
4.对重症宝宝首要措施是降温: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将全身(头部除外)浸在4℃水浴中,努力使体温回降。
5.尽快送医治疗。
特别提示
仁丹中含有薄荷冰,有散热、醒脑的作用。仁丹中的小茴香等成分还能缓解由中暑带来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但要按照小宝宝的用量服用,最好是此前用过未发生过敏反应的,第一次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
宝宝可能发生中暑的信号:
精神差(没精神),大量出汗、口渴、头昏。
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胸闷、恶心、四肢无力。
体温超过37.5℃。
延伸阅读 中暑是怎样发生的?
高温影响下,体内热积蓄过多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致生命活动受到危害的一种急症。人体能维持体温370C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所散失的热量,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且湿度过大时,蒸发散热受阻,大量热积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中暑。
重症中暑会有哪些表现
重症中暑者可能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等。
1.热痉挛症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本文标题:宝宝可能发生中暑的信号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huli/8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