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软软、色泽鲜艳的食品通常都会受到宝宝的喜爱,果冻兼具有上述特质,所以,宝宝们大都不顾大人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对“果冻”的那份喜爱之情始终难以割舍。于是,意外就时有发生。
果冻意外之典型案例
据《武汉日报》载,2006年4月19日这一天,是湖北农村的一个小男孩的3岁生日。宝宝的父母在武汉打工,平时他待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日这一天,父母特意把宝宝接到武汉,妈妈请了一天假,准备带儿子到公园玩。在一家超市里面,宝宝被货架上五颜六色的果冻给吸引住了。买了果冻之后,宝宝立刻闹着要吃,妈妈就在超市门口剥了一个喂给他,随后,又吃了第二个……几分钟后意外发生了——果冻卡在宝宝的喉咙里,宝宝翻起了白眼。20多分钟后,宝宝被送到了武汉市儿童医院,然而,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但男孩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小男孩的死亡病历上这样写道:因误吸果冻,多发性气管异物导致呼吸衰竭、心脏骤停,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小男孩的生命因为一颗小小的果冻,永远定格在了生曰这一天。
果冻意外之预防第一
1.不提倡3岁以下的幼儿吃果冻,因为3岁以下的幼儿咽部还未发育成熟,更有可能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
2.试着给稍大的宝宝讲解不能吃果冻的理由,父母和孩子就吃果冻问题达成共识。
3.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如果非吃果冻不可,则要在大人的“眼前”吃,吃时严禁说笑、嬉戏。
4.高度警惕“小果冻”。
果冻意外之紧急处理
发生意外后,如果宝宝还能讲话或咳嗽,表明气道没有被完全阻塞,要鼓励宝宝尽力咳出。如果无法自己咳出,这时可采用如下做法:
1.将被噎的宝宝面部朝下,放在施救者的膝盖上(必要时倒置)。
2.拍打宝宝背部,同时以拳头的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伤者肚脐与剑突之间的腹部。
3.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紧握,而后快速向上方压挤。
4.使横膈膜突然向上,使之压迫肺部,以使果冻喷出。
5.如无效,立即把宝宝翻过来在胸部按压,胸壁下降幅度应在2-3厘米。
6.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同时应拨打急救电话,以防因自行救助失败而延误抢救的时间。
特别提示
抢救全程不能超过5分钟。通常应在自行急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宝宝发生小玩具卡住气管的情形,紧急处理方法同上。
延伸阅读
果冻“身世”
果冻是一种用海藻胶为原料制成的胶类休闲食品。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特殊的口感,很快便受到大家的青睐,特别是儿童的喜爱。果冻为胶冻类点心之一,亦可家庭自制。将糖及果冻粉(主要成分是琼脂)加上水或果汁,煮滚即可。
果冻的主要成分是琼脂。琼脂系选用优质天然石花菜、江篱菜、紫菜等海藻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精炼提纯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物质。含有多种元素,并具有清热解暑、开胃健脾之功能。琼脂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条例列为公认安全的产品,获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作为专题载入食品化学品药典之中。生产果冻要用的食物添加剂有人工合成色素、食用香精、防腐剂、甜味剂等。
让宝宝对果冻不感兴趣
妈妈们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让宝宝对果冻不感兴趣。
替代疗法。选些安全的,同时兼具甜甜、软软、色泽鲜艳之特质的替代食品,培养宝宝慢慢喜欢上它们。
“典型事例”教育法。给“能懂”的宝宝讲,可以把情节编入宝宝更易理解的动画片。
要记住,身教永远胜于言教。如果果冻不是妈妈喜欢的零食,那么,宝宝遇到它的几率就大大减少。
本文标题:果冻!果冻!意外时有发生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yinger/huli/8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