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有些产妇在生孩子的时候,忍受不了分娩阵痛的苦楚,会主动要求医生给打一支催产针,以求快些结束分娩;有些接生人员,想让产妇快点把孩子生下来,也喜欢用催产针来催产。其实催产针的使用是有一定的适应症的,如使用不当,不仅催产不成,反而有导致子宫破裂的危险。
什么是催产针
最常用的催产针是缩宫素,它主要是通过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起催产的作用。但是,子宫在药物作用下的收缩强度及收缩性质,随着子宫的生理状态和用药剂量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妊娠早期子宫对缩宫素不大敏感,随着妊娠月份增大,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亦逐渐增强,临产时达到高峰,产后又逐渐减弱。另外,小剂量的缩宫素能使子宫平滑肌张力增高,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能保持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如果剂量增大,将引起子宫肌张力持续增高,乃至舒张不完全,最后发生强直性收缩。在此情况下,子宫内持续高压,就有导致子宫破裂的危险。
催产针使用不当的后果
1、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室息。由于宫缩不协调,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顿。
2、催产素可引起子宫破裂,当胎位不正或骨盆狭窄时,用了催产素后,即使子宫收缩很强,但由于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儿还是无法通过产道,而最后导致子宫破裂。
因此,用催生针之前,一定要检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况。如均属正常,只是单纯子宫收缩无力而决定用催生针时,用很少一点加于葡萄糖内稀释(一般为2.5单位十葡萄糖500毫升),从静脉缓慢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守护病人,注意子宫收缩、胎心及用药后分娩进展的情况。 若宫缩太弱太稀,可滴快一点,太密太强,可滴慢一点。如果用药3—4小时,分娩仍无进展,或胎儿室息,应改行剖腹产。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催产针呢?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催产针呢?临床通常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一是需要做引产时,如过期妊娠、孕妇患妊娠中毒症或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免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利,应遵照医生的建议,提前引产;二是需要催产时。在分娩过程中,检查发现产妇的骨盆大小正常,胎儿的大小适度,胎位正常,估计从阴道娩出是没有问题的,但子宫收缩乏力,这时则需要考虑使用催产针,使子宫加强收缩力,促使胎儿及时娩出。
是否使用催产针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决定,而且使用时应特别谨慎。给药方法可以是静脉点滴、鼻孔滴入或小剂量合谷穴位注射等,一般以静脉点滴较常用。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均应注意掌握好剂量,并要严密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胎心音情况。如发现子宫收缩过强、过频或胎心音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哪些情况不能使用催产针呢?
有些情况是绝对不能使用催产针的。首先,胎儿无法正常从阴道娩出时不能用催产针。如有明显的头盆不对称现象,即胎儿头大而母亲的骨盆狭小;胎位不正(如横位);胎儿过大;产妇有阴道粘连、狭窄或肿瘤造成产道的阻塞等。其次是孕妇子宫肌层易于破裂者不能用催产针。如产妇有过剖腹产史或做过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子宫留有瘢痕,或经产妇生过三四胎以上,并有子宫损伤者。
决定分娩是否能顺利完成,取决于孕妇的产力、产道、精神状态以及胎儿状态四个方面的因素。如果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分娩的进展,造成难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医生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或通过手术助产,使胎儿顺利娩出。而使用催产针只是众多的处理方法中的一项。而且,如果催产针没有选择好适当的对象、时机和用量,有时会造成对产妇和胎儿无法挽回的伤害。
本文标题:准妈妈需慎用“催产针”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z/lsxz/7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