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是怎样划分的?
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的全过程称为总产程。总产程在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
什么叫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口开全期。从产妇出现间隔5—6分钟左右的规律性宫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初产妇的子宫颈较紧,扩张较慢,需10—12个小时。经产妇的子宫颈较松,需4-10个小时。
第一产程中产妇采取什么样的姿势好?
第一产程开始后,产妇根据自己的感觉便会做出各种姿势。有的人愿意走来走去,这样会促进子宫收缩,加快产程进展。有人愿意骑坐在椅子上或采用跪姿。也有的人愿意趴下等。
前倾式坐姿是指骑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孕妇感到这种姿势非常舒服,可以把垫子放在椅背上,缓和手臂受到的压力。前倾式跪姿是指双膝分开着地后,身体趴在棉被或枕头上,等阵痛过后可以斜靠着坐在一边,头部保持不动。
几种姿势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这几种姿势可交替使用,都比一味地躺在床上更能缓解阵痛。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注意保持背部的平直,并尽量使身体前倾。可以慢慢摇动骨盆,不要将腰部拱起。这样,可以利用胎儿的重力促使宫颈打开,也可减轻胎儿对背部的压力,改善腰背的疼痛感。
怎样缓解第一产程阵痛?
具体的做法有:
1.膝盖跪地,慢慢旋转腰部,或是试着使劲。这样可使胎儿容易下降,并且这种姿势可以减轻对背部的压迫,从而减轻腰痛。双膝跪地,头部、胸部慢慢贴在地板上,抬高臀部。这个动作可以使分娩速度减慢,防止会阴因没有充分伸展而出现裂伤。
2.坐在低的小椅子上,大大地张开双脚,使劲用力,请两位协助者支撑住两腋。这时候最重要的是使全身放松,一旦紧张,会加强阵痛,胎儿也会不易下降。
3.分娩过程中,有些阵痛是难以忍受的。无论是怀孕后期,还是分娩时,这些动作都能起到缓解阵痛的作用。将手放在椅子或台面上,腰部做画圆般旋转。这样会感觉阵痛减缓。
4.若采取仰卧的姿势,其阵痛的感觉会更强烈。而采取跪着或站立的姿势,并靠在协助者的身上往前倾,可以减轻疼痛。
蹲式分娩可缓解阵痛吗?
蹲式分娩方式也可缓解阵痛。协助者坐在孕妇的背后,将手穿过其腋下。孕妇将体重托付在对方身上,身体往下垂。其要领是:不可用力,张开两脚。自己一人练习时,可坐在没有背的矮椅上,放松上身的力量,让身体的肌肉保持在松弛状态。这种姿势有助于伸展会阴及预防裂伤。
适当宣泄可以缓解阵痛吗?
在第一产程中,你还可以借助适当的宣泄来减轻阵痛,如唱歌、呻吟、叹气、叫喊等,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要注意,此时最重要的事情是调整自己的呼吸,配合医护人员放松全身肌肉。过分的宣泄反倒不利于产程的进展。
为什么说第一产程中产妇配合极为重要?
在整个产程中第一产程所需的时间最长。从子宫开始规律性宫缩到子宫颈口完全开全为止,初产妇平均需花费10—12小时,也有更长或较短时间的。经产妇仅用4—10小时。
第一产程需要的时间会因人而异。假如产妇过于紧张,会延长分娩的时间。因此,产妇的精神状态对正常分娩的进程极为重要。
第一产程中产妇要注意什么?
在分娩的过程中,第一产程不但时间长,而且极为关键。随着宫缩的越来越频繁和加强,产妇会本能地非常想用力将胎儿娩出。由于宫口尚未开全,盲目的用力只会消耗体力,同时会使胎儿受到更大的压力。因此,在第一产程的前几个小时,产妇不要急躁,不要过于紧张,要顺应自然,能吃就吃。如可以准备一些巧克力、香蕉等食物。能喝就喝。如可以适当喝些水和果汁,补充水分。能睡就睡。趁宫缩间歇小睡片刻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方法。
为了便于子宫颈口扩张,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各种辅助动作,以便解除子宫颈口的紧张,使子宫颈口的肌肉充分放松。如果进展缓慢,千万不要气馁,不要失去信心。每位产妇都有很大潜力,应满怀信心地等待子宫颈口完全的开大。
产妇可采取哪些方法放松全身?
产妇可以采取侧卧位。当子宫开始收缩时,产妇尽量放松手、脚及全身肌肉。从妊娠中期开始,孕妇就应练习这个动作。先握拳,勾脚尖,全身用力,然后松手,放松全身的肌肉,解除全身的紧张状态。预先掌握了这些动作,分娩过程中产妇就能很好地配合医生。
当宫缩的间歇时间越来越短,腹痛难以忍耐时,产妇可保持侧卧位,也可取仰卧的姿势,或取坐位或蹲位,均匀地做腹式深呼吸。腹式深呼吸的要领是当子宫开始收缩时,慢慢地用鼻子深深吸气,使腹部膨胀到最大,然后再慢慢地用嘴呼出气体。注意在缓慢吐气的过程中,不要在呼吸到一半时停止呼吸。做不好时,可用手抱住下腹,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协助腹部做深呼吸,这样会好一些。尽量地全身放松和缓慢地深呼吸是顺利度过第一产程的关键。有时也可做短而浅的呼吸,由于不影响子宫收缩和下腹部的肌肉运动,会感觉比较舒服。还可以配合腹式呼吸,在每次宫缩开始时,用手掌轻轻地按摩下腹部。
什么叫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个小时,经产妇在1个小时以内,有的仅数分钟。
什么叫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现在,有人主张把产后2小时称为“第四产程”。因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这两小时内。在这段时间里产妇仍需留在产房观察。如一切正常,两小时后产妇被送到休息室,分娩过程真正结束。
分娩的第二阶段过程是怎样的?
当医护人员发现产妇的宫口已经开全,就会把产妇转移到产房,那里将是孩子的出生地。第二产程初产妇需1—2个小时,经产妇需30分钟到l小时。
分娩第二阶段大致如下:
当子宫颈口充分开全时,第一产程就宣告结束。此时,胎头已完全下降到产道或即将进入产道。由于此时已经破水,产道如同涂了润滑油。而羊水的作用之一,就是促使胎头顺利通过产道。
进入第二产程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就会直接压迫并扩张阴道,进而用力沿软产道向阴道外部移动。
到达外阴口时,胎头朝下,面部在骨盆人口处转向侧面。接着;胎头绕骨盆纵轴做向内旋转,将面部转向内侧。胎头就这样为适应产道而采取了一连串的适应性调整,再通过阴道外口娩出。
第二产程比第一产程轻松吗?
进入第二产程后,宫缩的间歇缩短,强度增加,宫缩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不要认为第二产程是产妇感到最艰难的时期。其实正相反,大多数产妇此时都会感到比第一产程轻松。此时软产道旁的膀胱、尿道受到胎儿的压迫,有一种想排尿又尿不出的感觉。
另外,胎头下降可使肛门附近的直肠受到强烈地压迫,引起排便感或感到好像已有大便排出,致使产妇会反射性地引起屏气和施用腹压,这种想用力将胎儿推出体外的力量是无法用意志去控制的,是不可抗拒的生命本能。
腹压对胎儿的娩出极为重要,下腹部或腹壁用力时,会更加增强子宫收缩的压力。
分娩的第三阶段是怎样的?
从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称为分娩的第三个阶段。第二产程结束后,子宫会有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然后再度出现宫缩。这时子宫收缩的幅度明显增加,宫腔内部面积不断缩小,胎盘无法继续存在下去。随着最后的几次宫缩,胎盘最终与子宫分离、娩出。第三产程一般历时5—30分钟。经过了前两个产程,产妇可能感觉不到这一阶段宫缩的疼痛。
当胎盘娩出后,医生会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果有胎盘残留物遗留在子宫内,会在日后引起出血。
胎头娩出时会阴为何容易撕裂?
胎头娩出是分娩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当胎头就要通过阴道娩出时,阴道口及周围组织由于胎头持续下降而受到压迫,可见局部膨起变薄甚至发亮。此时,如不注意保护会阴,不但会阴可能撕裂,而且还会一直撕裂到肛门。
当胎头即将娩出时,在产程中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一件大事,就是保护会阴。如果医护人员认为产妇有发生会阴撕裂的可能,会为产妇施行会阴侧切术。侧切后助产士可帮助胎儿配合子宫的收缩慢慢地娩出。胎儿娩出后,再将切口缝合好。这样做,既可防止产妇会阴撕裂,又可防止胎头长时间受压,导致损伤。
胎头娩出时如何保护会阴?
胎头娩出时产妇应放慢娩出速度,速度过快会来不及做好会阴保护。此时,产妇应与医生和助产人员密切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呼吸。当子宫开始收缩时,产妇要按以下步骤去做:两腿弯曲、分开。腰部尽量放松,不要用力。四肢放松,双手抓住产床的两侧。嘴微微张开,张口呼吸。不需要用力时要做短而浅的呼吸,像长跑后的气喘吁吁,发出“哈、哈”的声音。听从助产人员的指挥,在宫缩到来时深吸一口气憋住,双手抓住产床的两侧,抵住下颌像排便一样用力使劲。
胎头拨露是怎么回事?
第二产程期间,子宫收缩更为强烈。不久,在宫缩时,在阴道口可见胎头的先露部位,露出部位随产程的进展而增大。当宫缩间歇时,胎头的先露部位回缩到阴道内,这称为胎头拨露。
产程再向前发展,即使在宫缩间歇时期,胎头也不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这时,产妇一定要听从助产人员的指挥,暂时不要用力,吸气放松有助于克制想要用力的本能。
在助产人员的保护下,随着子宫的收缩需要持续而稳定地用力,使胎头娩出。胎头刚娩出时一般脸部朝下,很快会转向妈妈的左或右侧大腿。
助产人员会立即为孩子清理面部和口、鼻腔内的羊水和黏液。此时,产妇会有明显的轻松感觉。稍停片刻,宫缩再度开始,胎儿的双肩相继娩出,胎儿的身体也随即快速分娩出来。
胎膜早破怎么办?
临近预产期时,随时随地要注意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如发现破水等状况,必须马上住院待产。
胎膜在位于子宫颈口处破裂,羊水流出,这是胎儿娩出的前兆,多发生在子宫颈口扩张7厘米以上时。也有一些孕妇还没出现明显的子宫收缩,也没有排尿,突然阴道排出水样液体,处理之后又有液体排出时,应考虑发生了胎膜早破,又叫早破水。发生胎膜早破后,多数情况下,规律性子宫收缩随即开始。但也有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规律性宫缩者,没有经验的孕妇往往容易忽视。
胎膜早破要注意什么?
由于胎膜早破,羊水流出,子宫内部和外界已通过阴道相通。细菌很容易进入体内,导致宫内感染。孕妇会有发热发的感觉。羊水变浑浊产生异味,并可使胎儿由于宫内感染出现败血症。
因此一旦发生早破水,就应视为分娩,孕妇需马上住院待产。有20%-25%的孕妇分娩时会出现胎膜早破的情况。
分娩过程中胎儿发生怎样变化?
每个孕妇、产妇都用想象力去理解自己的分娩过程,这是降低对正常分娩的恐惧心理,以便作好充分准备,迎接孩子的出生。
分娩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
1.生长在母体内的胎儿实际上是生活在一个水(羊水)囊袋(羊膜腔)中,脐带将母亲与胎儿连接在一起。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维持新陈代谢。
2.生活在羊膜腔中的胎儿没有自己的呼吸,呼吸是在胎儿娩出时即建立起来的。
3.当胎儿成熟时,他要摆脱依靠母体生活的方式,必须要突破羊水囊袋(破水),经过一条狭长的路(产道),首先建立呼吸(头娩出);然后依次娩出身体的其他部分(即肩娩出、躯干娩出、臀娩出、下肢娩’出),从而建立自己独立的生活。
4.胎儿“摆脱”的方式表现为在分娩过程中常看到的一系列情景,即产妇感到阴道分泌物增加、见红,子宫收缩加剧,有规律宫缩,羊水流出,开始进入正式产程等。这些情景每个产妇都会遇到,其原因是胎儿成熟所使用的作用力。而医生指导产妇用力或做其他动作的目的也正是为了顺应胎儿的自然娩出。
母子分离过程是怎样的?
正常情况下,当每次宫缩持续60-90秒,间隔只有30-90秒时,就到了第一产程的后期了,再坚持一下,就要进入第二产程。
胎儿的头部在子宫强烈的收缩下被挤压出来。子宫的收缩不会伤害胎儿,这是因为阴道壁具有弹性。当宝宝的头部完全出来后,脸部朝下,随后整个身体就全部滑出。
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在母体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的肺就膨胀起来。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的血液循环停止,开始了自己独立的血液循环。
此时,脐带的作用已经结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距脐带根部约3厘米处将脐带剪断并结扎。至此为止,母子彻底“脱离了关系”。
分娩需要多长时间?
统计数据表明,女性在分娩第一胎的时候平均花费大约12个小时,第二胎平均需要8.5个小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这10多个小时里要一直忍受没有间断的疼痛。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信赖的人陪伴下分娩会更快一些。
有些准妈妈阵痛的时间比较短,但是疼痛的强度高。而另外一些准妈妈痛感柔和一些,却需要更多时间完成这个阵痛期。因此,准妈妈应该顺其自然,千万不要有压力。
分娩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而且是可以遗传的。因此,不妨询问自己的母亲,了解她的分娩经历如何。也可以了解一下姨妈和外祖母的生产过程,这会对你有所帮助。
阵痛的敏感程度与分娩持续时间关联不大,可以坚信,一切忍受到宝宝第一声啼哭的时候就结束了。
分娩停滞不前该怎么办?
通过相应地调节呼吸、放松和活动可以使分娩重新“启动”。这样的“中场休息”很有好处,因为我们知道阵痛是项艰辛的工作,因此产妇需要时间短暂地恢复一下。
在阵痛中,能够入睡吗?这几乎难以想象,但是有1/5的女性在阵痛的间隙时间里还是做到了这一点。缓解疼痛的药物也能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在阵痛中,准妈妈们不必忍受所有的疼痛,因此可以接受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或方法,从而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呼吸、放松和活动对顺利地度过阵痛有帮助。例如,在子宫张开的阶段,可以让准妈妈身体向后弯曲,使呼吸变得容易,助产士或准爸爸坐在后面扶着。这个练习非常简单易行,任何一位产妇不需要预先学习,就可以在分娩中运用它。而且这个练习不仅对缓解疼痛有益处,而且也能帮助宝宝加速向下“降”入骨盆。
使用催产针能控制分娩进程吗?
如果分娩没有任何进展,可以考虑使用催产针加快阵痛。另外一种需要采用催产手段的情况是,分娩一开始很正常,可是突然阵痛消失了,或者阵痛的节奏很慢,阵痛很微弱的情况下,也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催产针来推动分娩。
为什么说分娩时要严格控制静脉注射速度?
静脉注射的速度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产妇才不会感到失去控制。如果阵痛频率太高,就应该放慢甚至停止点滴,使阵痛间歇重新变得长一些。准妈妈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和产房中的护士沟通,提醒她们注意准妈妈对催产针的反应。
剖腹产为什么需要麻醉?
剖腹产是一定需要麻醉的,而自然产则在产妇选择做无痛分娩时才需要。麻醉属于侵入性的处置,所以一定有其副作用及并发症。其实,麻醉是在帮助产妇度过生产过程,减轻疼痛,并在发生产科并发症或急症时,协助产妇及胎儿维持生命的一种办法。所以在了解麻醉的必要性及风险后,并不需要害怕麻醉。生产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区域麻醉及全身麻醉。各有其优缺点、适应证及禁忌证。
什么是区域麻醉?
一般来说,区域麻醉危险性较低,但需要产妇配合。生产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基本上以区域麻醉为主,其中又以脊椎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为最多。脊椎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即俗称的半身麻醉,就是老一辈人说的“龙骨针”,需要产妇侧躺并弯腰,呈“煮熟的鸭子”状。脊椎麻醉及硬脊膜外麻醉打完后,产妇的腹部及下肢麻木,且无法施力,但意识清醒,故产妇可以参与生产的过程,并在第一时间听到宝宝的哭声,这是全身麻醉没办法做到的。
什么是半身麻醉?
半身麻醉因麻醉药物是作用在产妇的神经,直接抑制疼痛的传导,故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并对宝宝几乎没有影响。不管对产妇或对胎儿来说,半身麻醉都是比较安全的,所以生产采用的麻醉方式是以半身麻醉为主。
什么是硬脊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麻醉技术难度比较大,且有可能意外将麻醉药物注入血管内或脊椎内而造成毒性反应,甚至有生命危险。硬脊膜外麻醉可放置导管,可在术中追加麻醉药或做术后止痛用。两者皆有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发抖等副作用。无痛分娩是以硬脊膜外麻醉方式为主。
为什么无痛分娩以硬脊膜外麻醉为主?
无痛分娩时硬脊膜外麻醉投入的麻醉药物剂量与剖腹产时的不一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又不影响产妇用力将胎儿娩出,麻醉药物剂量会比剖腹产时用的少。这样的剂量即使意外将麻醉药物注入血管内或脊椎内也不会有毒性反应,所以无痛分娩还是很安全又有效的。
为何全身麻醉“先乐后苦”?
全身麻醉有“睡一觉起来就开完刀”的优点,有些紧张的产妇会以此为由,希望剖腹产时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做法是将麻醉药物包括镇静安眠药及肌肉松弛剂由静脉注入,待产妇睡着后进行气管内管插管,之后以吸人性麻醉药物为主。开刀开多久吸人性麻醉药就发挥作用多久,所以,其实不容易发生开刀中就醒来或开完醒不过来的情况。
如果全身麻醉醒来时就表示麻醉药物已代谢掉,所以伤口马上感到疼痛。而区域麻醉并不会因手术结束而失去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取决于药物的作用时间,一般约两个小时,之后麻醉慢慢退去,伤口渐渐痛起来,之间可以用止痛药来止痛。所以说全身麻醉是“先乐后苦”,区域麻醉是“先苦后乐”。
如何知道自己担忧过度了呢?
如果恐惧使得准妈妈四肢无力,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好像瘫痪了一样,那就需要注意了。这样的恐惧如果不能释放,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准妈妈会因此非常紧张,从而导致阵痛的过程更长,分娩更加困难。如果觉得自己紧张过度,应该寻求哪些帮助?这时候,应该完全相信医生和助产士。必要的时候,可以请有经验的妇产科大夫进行心理辅导。
生产易使膀胱受伤吗?
无论是自然生产或剖宫生产,如果频尿和小便疼痛,表示尿道和膀胱可能受到感染。
整个生产过程中,膀胱都会受到胎儿先露部位(最常见的是胎头)的压迫,而在进入第二产程时,受到压迫的程度更严重。长时间的压迫,一方面可能造成产后膀胱下垂。另一方面可能伤害到膀胱,使得产妇在生产后发生排尿困难,甚至无法自解小便。
生产的过程愈辛苦,胎头愈大,产妇发生产后小便困难的几率愈高。因为膀胱充尿的时间愈长,膀胱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愈大。所以,产妇在生产中,应该注意随时将膀胱内的小便解干净。总之,膀胱内的小便愈少,膀胱受伤害的可能性也愈小。
产妇必须在产后4小时内试着自己解小便,以测试膀胱功能是否受损。如果解小便有困难,可以利用诱尿的方法(如开水龙头,倾听流水声)看看能否将小便解出。万一这个方法无效,就必须告诉医护人员,试着用导尿管道出小便,以免膀胱过度胀尿,受到更大的伤害。剖宫产的产妇,在导尿管留置24小时取出后,通常都能顺利自解小便。
分娩要注意什么?
顺产的母亲产后半小时,剖宫产的母亲清醒(麻药退了)后,就要在护士的帮助下,与宝宝身体接触并喂奶。第一次,宝宝也可能吸不出奶水,但要让他吸吮乳头半小时,这对刺激乳腺分泌以及母亲身体的恢复都很有好处。
分娩后两小时左右。产妇应在分娩室休息,以便医生随时观察产妇的情况。这时会阴伤口和子宫收缩会引起疼痛,应采取仰卧位休息。顺产的产妇,分娩后8-12小时可以自己去厕所。在8小时以内,应由护士(或亲属)协助在床上排尿、排便和处理恶露。若8小时以上仍未解小便,应请护士导尿。
产后若因为子宫收缩引起肚子疼痛难忍,可请医生给予及时治疗。若会阴切开的伤口部位疼痛时,用双膝并拢的办法,可减轻疼痛。
分娩后为什么要注意饮食?
生孩子后会感到饥肠辘辘,可吃些没有刺激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红糖小米粥、红枣大米粥、鸡汤面条、鲫鱼汤面片、煮鸡蛋等。总之,产后当天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吃过食物后,可美美地睡上一觉,能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以恢复体力。做剖宫产的产妇,要在3—6小时以后才能喝水和吃东西。
侧切会影响今后性生活吗?
侧切及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期第二产程中进行的简便小手术,目的是避免胎儿娩出时,母体盆底组织的严重裂伤及减轻胎头受压,多用于会阴体坚韧、会阴弹性较差,或胎儿偏大,或某些原因需要加速胎儿娩出,或阴道手术助产时。这种手术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会阴切开23厘米小口子,胎儿娩出后再予以缝合,产后3-4天拆除缝线(现在一般不需拆线)。此伤口非常容易愈合,对产妇而言,产后不会有异常感觉,因此不会影响今后的性生活。
什么叫“导乐”?
“导乐”是希腊语“Doula”的音译,原意为一个女性照顾另一个女性,引申为一个有爱心、有生育经历的女性,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帮助产妇度过生产难关。在倡导自然分娩的情况下,“导乐”式陪伴分娩应运而生。在孕产妇临产时,给产妇配备一位“导乐”,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进行舒适的抚摸,热情的支持,密切的产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解释每一阶段发生的情况,使整个产程在无焦虑、无恐惧,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进行,这就是“导乐”式陪伴分娩。
“导乐”是怎样进行的?
产妇可以在门诊、病房咨询、预约,也可以在产房里临时聘请。不管什么时间,只要需要“导乐”陪伴,“导乐”陪产人员会随叫随到。从产妇进入产房开始,“导乐”陪产人员就时刻陪伴在产妇身旁,直到产后两小时。陪伴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长达七八个小时。在此期间,她们要向待产的准妈妈进行自我介绍,了解她的心理状态,向她介绍分娩知识,告诉她分娩的进程,回答她和家属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她进行生活护理,并进行无痛分娩。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让她对分娩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稳定大脑皮层功能,降低对疼痛的感觉,使产力加强,有利于正常产程的进展,指导和帮助产妇在阵痛时如何深呼吸,或按摩子宫、腰骶部等等。当然,“导乐”分娩并不能完全代替无痛分娩。
子宫收缩时用冷敷或热敷好吗?
子宫收缩时用冷水或热水敷在背部或腰部,具有镇定作用,可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减轻背部疼痛或痉挛。
准爸爸产前要注意什么?
1.阵痛时抱住准妈妈,擦去她额上的汗水,问问妻子能做些什么,给她提一些建议,鼓励她,称赞她。
2.给她按摩背、脚、肩,可减轻阵痛的不适感并有助于妻子放松紧张的心情。天不热时,在腰背部用热水袋热敷下进行按摩更为有效。
3.提醒她情况比起昨天,甚至几小时前有了很大进展。
4.每隔几小时,丈夫可以递上一杯水,或喂给妻子喝。
5.提醒她每两小时排一次尿。提醒妻子怀孕时练习的分娩辅助动作,并和妻子一起做深呼吸。
分娩时不能大声喊叫吗?
产妇大喊大叫往往吞人大量气体,引起肠管胀气,以至于不能正常进食,造成呕吐,脱水,同时使体力、精力大量消耗。容易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影响宫口开大,胎头下降及内旋转。造成产程停滞,难产,还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怎样才能顺利分娩?
分娩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产力、产道及胎儿。三者正常或能相互协调即为正常分娩。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的收缩力等。产力是否强而有力是决定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本文标题:产力、产道及胎儿保障分娩顺利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z/lsxz/7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