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对女性来说的确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 即便是我们印象中剽悍的白人女性,也不是生完孩子立马就能下床活蹦乱跳的,医生也同样建议产妇好好体息、适当补充营养、不要急于返回职场工作、帮助体形恢复的剧烈锻炼最好在6~8周后再逐步进行。 所不同的是,西方女性在产后恢复期的口常生活并不像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新妈妈们--样发生明显改变,没有严格繁冗的“月子禁忌”。
西医认为,洗澡、洗头、刷牙是必要的口常清清,可以降低产后伤口感染的风险;蔬菜、水果在产后也要多吃,保证营养平衡;口常的活动(上下楼梯、外出散步等)不会影响恢复,一些柔和的体操还能促进肌肉和功能的复原。
遵从“月子禁忌”的亚洲女性(尤其是中国)相信这些禁忌可以嘁轻甚至避免产后发生的--些慢性病痛,俗称“月子病”。例如,刷牙、吃冷酸硬的食物会引发牙痛;洗澡、下床活动会导致腰背、颈、四肢痛;洗头、见风会引起头痛;接触冷水会导致手指、腕关节痛;等等。 然而,2008年3月发表在学术期刊《妇幼健康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女指出,对中国农村的l 800多名女性的划查结果显示, “月子禁忌”与慢性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联系,一些“月子禁忌”反而会对女性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不刷牙容易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最近,瑞士科学家们则发现,疼痛灾难化级别(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越高的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体验到的疼痛感越严重,而且产后恢复越慢。 这也是医学上的“恐惧一逃避模式” (fear—avoidance model)的形式之一,即把疼痛看做灾难的病人容易因产生恐惧而采取保守的行为,例如: 自我保护措施、体息等。 很多研究表叫,对于慢性痛(如腰背痛)的病人,卧床体息反而会延迟其康复,保持正常的活动及工作能够加快其恢复,并降低慢性痛的发生率。 结合所谓的“月子病”来看,对于产后的腰背、颈、四肢等疼痛,越是惧怕越不利于康复,过度的卧床体息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近几年,大量划查研究显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 “坐月子”的习俗依然盛行;即使生活在北美、欧洲等地的东南亚女性移民,亦有80%~90%以上的产妇按只}i传统的方式“坐月子”。 2006年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的一篇研究论女显示:在2100多名来自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女性中,有2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吃任何蔬菜,大约80%的产妇不吃任何水果,仍有60%~8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洗澡、不刷牙、不踏出家门一步;有趣的是, “月子禁忌”通常都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产妇的母亲或者婆婆)严格把关,虽然年轻的新妈妈们也抱怨“坐月子”期间生活得极不舒适,但大多数还是选择听从长辈的安排。
可见, “坐月子”远非简单的科学问题,更是一种浓郁的女化现象。 虽然现代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各种统计数据、研究报告都告诉我们,很多传统的“月子禁忌”并没有坚实的科学证据,但是信不信,可不是只由科学说了算的。
本文标题:“坐月子”远非简单的科学问题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uaiyun/rm/7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