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到来,也意味着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临。近段时间,在各医院儿科,前来就诊的孩子比平常增加了不少。输液室里,也看到不少孩子的身影。可是,面对孩子生病输液的情况,很多的家长不清楚需要怎么做,也不清楚怎么做才是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有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在输液,自己孩子只吃药,又担心孩子好得不够快。为此,记者采访了广西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护长王秀凤,在输液问题上,王秀凤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孩子生病别先互相指责
孩子生病了,要去医院,不少家庭成员之间会相互埋怨、指责,家长也变得急躁了起来。有些家长还会自我检讨,导致家庭里负面情绪蔓延。
广西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护长王秀凤说,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力低,患病是很平常的事,等到4岁后抵抗力增强后,患病就少了。孩子患病很正常,家长应该摆正心态,配合医生做好诊治。了解了这一点后,家庭成员间就应该相互体谅,共同护理好孩子,当孩子生病时,就应该尽量配合医生,而不是相互指责和自我检讨。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认真听取护士的意见。王秀凤说,不少家长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这时护士就会针对孩子所患的疾病,做好健康指导,减少孩子今后患病。此时家长应该多注意咨询、聆听,了解生活上各方面护理孩子的知识,今后才能够更好地护理孩子。
2、打针时别吓孩子
孩子来医院,有时打针在所难免,这时护士们也发现了家长一些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不少孩子怕打针,有些家长就利用这点吓他,“你怎么这么胆小呢,打针有什么怕的?”“再不听话,我就带你去打针!”
王秀凤说,给孩子打针时,家长最好不要恐吓孩子,平时也不要拿打针来“要挟”孩子,这样做即使使孩子暂时顺从了,但也会给他留下很大的负面影响,等下次真正要打针时,他会恐惧、害怕、抵触。
那么孩子打针时,家长应该怎样安抚孩子呢?王秀凤认为大点的孩子应该以夸奖、鼓励为主。“你现在生病了,只有打针才能好,等病好了,爸爸妈妈才能带你出去玩。”“你好勇敢啊,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好吗?”多给孩子戴高帽,孩子自然就不怕打针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王秀凤认为应该多逗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亲切、轻松。
除此之外,王秀凤还建议家长,在打针时或病好后,可以从正面去多引导孩子,“如果营养不够或是锻炼得少,就容易生病,宝宝以后要多多锻炼,多出门晒点太阳哦,增强抵抗力,以后就很少生病了!”常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别一味要求医生打针
孩子生病,究竟打针好还是吃药好,困惑着家长。吃药能好的小病,在家长的万般要求下,有的医生不得已给打针。有的医生坚持不给打针,还会引来家长的不满。
宝宝生病究竟吃药好,还是打针好?首先要从药物的性质、剂型和给药方式以及应用是否方便等综合考虑。王秀凤说,不论大病小病动辄输液、打针,会造成抗生素的滥用,这样不仅会降低宝宝自身的抗病能力,破坏和杀死正常有益菌群,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不要让汗水浸透胶布
当护士教家长帮孩子物理降温、拍背、排痰、如何给喘的孩子喂奶时,请家长一定要听仔细。尤其是埋针的孩子,要特别小心看护,当孩子的汗水浸透胶布时,针头就有掉落的危险,孩子抓到埋针的部位,针头刮伤皮肤往往会弄得孩子满脸是血。
输液时,尽量不要让孩子走来走去,或是抱着孩子四处溜达。输液时孩子的衣服湿了,不要着急马上换,可以用毛巾擦干,或是在孩子背后垫上一条毛巾,等输液完再换上干爽的衣服。
5、输液时不要用酒精给孩子降温
打点滴的孩子,有些家长想当然地往孩子身上擦酒精。王秀凤介绍,有些家长看孩子发烧就往孩子身上擦酒精,企图用物理法降温,其实这么做是不对的。尤其是打“先锋”(头孢类抗生素)的孩子更不能往其身上擦酒精,否则酒精会和药物发生反应,使孩子出现危险。
本文标题:妇幼医院护长:别拿打针吓孩子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ome/2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