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相亲”内地渐趋高涨
相亲,一直是成人们的热衷的活动,像在电视里、网络中、报纸上,越来越多大龄男女青年的相亲活动比比皆是。而今,相亲不再局限于成人,娃娃相亲在内地也渐趋流行。许多父母为了给小孩找个儿时的玩伴,培养小孩子儿时的沟通能力,热衷于给小孩子定“娃娃亲”。
提到娃娃亲,就会令人想起以前的童养媳,指腹为婚的封建包办婚姻。这种婚姻不知葬送了多少年轻男女追求的幸福权利,演绎出许多为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典悲情的爱情故事。而今,在这个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年代里,年轻父母又热衷于给襁褓小孩定“娃娃亲”,很多人会质疑是不是又在掀起复古的热潮,搞历史的倒退的闹剧。
当然,所谓的“娃娃相亲会”是年轻的父母们主观上为小孩找玩伴,拒绝独生子女儿时寂寞的做法,与真正意义上的相亲不同。在当今社会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自私观表现地越来越严重。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自私都归功在家中就一个小孩,什么都是一个人独占,没有其他人分享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父母亲为了解决这方面困惑,把定“娃娃亲”作为一个解决的途径和手段。让自己小孩不在一个单一的环境中长大,从而培养小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同时,也让独身子女的父母满足一下“儿女双全”愿望。
娃娃相亲会,毕竟只是父母们的主观愿望和想法,孩子那么小本身不知道什么叫“娃娃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接受的知识增多,对恋爱和婚姻会有所了解。父母幼时为自己订的“娃娃亲”很容易让孩子走入认识的误区,给孩子与异性交往存在潜在的精神压力,从而会影响孩子主动选择自己所爱的自由,在一定程度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的选择自由婚姻的障碍。
所以,父母们的热衷“娃娃相亲会”,应当谨慎从之。不要为了满足自己主观的愿望,而把孩子们的未来幸福来做赌注;不要为了杜绝孩子们儿时的寂寞,让他们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道路上背上精神枷锁。
“娃娃相亲”背后的人际社会焦虑
“为了增进宝妈之间的感情,为广大宝宝牵线搭桥,××女人心情版隆重推出"社区红娘"栏目。如果你想为宝贝找一个"对象",如果你想圆自己再拥有一个女娃(男宝)的梦想,那么,请来参加"社区红娘"吧,为你的宝宝订场"娃娃亲",拒当寂寞宝……”就是这么短短的几行广告,一周之内吸引了1000多人顶帖,200多个家庭参与,最终有40多对宝宝“配对”成功。其中,参与者年龄最小的帅哥才6个月,且与一个刚百天的MM两情相悦,“互订终身”。(人民网,3月19日)
天天都有新鲜事儿。大概鉴于当下大龄“剩男剩女”寻找另一半的艰辛,家长们早早就为子女寻找人生中的“另一半”,正应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娃娃相亲”活动很火爆,200多家庭参与,成功“配对”的有40多起。更雷人的是,最“年轻”的一对,“男方”才六个月,“女方”刚过百天。
“娃娃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古已有之。传统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人际交往圈子,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娃娃亲”“童养媳”甚至“一夫多妻”的畸形婚姻家庭现象,已经为现代意识所摒弃。随着时代进步和现代意识的浸润,传统的“娃娃亲”“童养媳”等婚姻习俗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并且不受现代法律关系保护,也逐渐为现代人群所摈弃。然而“娃娃相亲”活动的热爆,却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现实。
特色人口政策下形成的家庭结构,多是独生子女,缺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塑造和养成,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今家庭青少年的孤独感。由于跟家长或多或少存在“代沟”等因素影响,很多青少年转而向网络游戏、QQ聊天等虚拟空间寻求精神慰藉,借以派遣寂寞孤独。这就更加将人际交往桎梏在虚拟世界,无形中恶化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网络陌生人可以互称“亲”,现实中的亲戚朋友却容易成为陌路,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更有甚者,男女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导致男女比例失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婚恋问题的纠结。虽说3000万光棍的说法有点儿耸人听闻,但男女比例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龄剩男剩女的婚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那么简单了。
由此看来,当下红火的“娃娃相亲”活动,说是着眼于未来的婚恋关系,或许有点儿言过其实。情感和婚姻是个大问题,事关当事人的终生幸福。毕竟才几岁甚至百天的婴幼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圆满,离基本的人际关系和人生大事太过遥远,因此这里的“娃娃相亲”已经不是传统农耕社会那一套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契约,就像很多家长所言,更多家长带宝宝参加活动,是为了“给孩子寻找伙伴”,“过把儿女双全的瘾”,给自家结识一门“亲戚”,着眼点还是发展人际关系。至于“娃娃亲”的双方当事人以后如何发展,还得看具体情势:若以后双方果真情投意合成为佳偶,则是一段“娃娃相亲”引起的佳话;即使不成恋人,多个朋友多条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立身行事的润滑剂,以后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份友谊多一份牵挂,也是好事。至于对如今的“娃娃相亲”大加挞伐,什么“封建流毒”,什么“干涉婚姻自由”之类,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因为家长都没把“娃娃亲”当成真正的“婚恋契约”,社会自然也不必较真,权且看做一种人际交往的新形式而已。倒是“娃娃相亲”背后暴露的人际孤独和社会焦虑,应该引起重视。
宝宝刚四个月就网"征婚" 80后热搞"娃娃亲"
如今“剩男剩女”越来越多,岛城不少80后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宝宝被“剩下”,提前开始为宝宝找“娃娃亲”。19日,记者调查发现,青岛一些妈妈以及婚恋网站上都推出娃娃相亲活动,引起岛城妈妈热捧,参加相亲最小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妈妈们表示这是两个家庭成为好朋友的好途径。专家对此表示,妈妈们不必过分认真,以防未来有不必要的麻烦。
四个月就上网找对象
“招驸马啦!宝宝小名萌萌,现年龄两岁两个月,爱好看书听故事,择伴要求是绅士小帅哥。”“俺家住李沧区,男宝宝,喜欢吃东西,有点小害羞,一岁一个月了,喜欢文静会害羞的姑娘。”“我家嘉嘉现在4个月了,择伴要求是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高大帅气、英俊潇洒,车子房子票子一样不能少”……19日,市民崔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刚生了宝宝,就有朋友推荐自己浏览青岛妈妈,把宝宝照片发上去找个对象。自己在网上一搜,发现还真有不少80后的妈妈在网上给宝宝找对象。“相亲的宝宝中最小才4个月,真挺让人意外的。”
19日中午,记者在青岛育儿和婚恋上搜索发现,的确有不少网站推出了“娃娃亲”板块,受到 80后父母的热捧。在青岛妈妈网上,记者看到“咱也娱乐一把,来给宝宝相个亲,咱也热热闹闹地攀一次娃娃亲”这个帖子大受追捧,浏览量高达 8600多次,大约163位家长贴出了宝宝的信息,给宝宝找青梅竹马的对象。在妈妈情人节活动话题区,一则招募贴也号召妈妈们借着“情人节”的名义,给宝宝们寻找个两小无猜,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让小朋友们一起成长 ,不再孤单!下面也跟着近百位家长贴出的宝宝照片和择偶要求,还有的宝宝甚至没见面,家长就在网上相好了对象。在幸福婚嫁网上,几位青岛妈妈也贴出宝贝儿子的信息,引来四十多位“丈母娘”的围观。
定亲为让孩子不孤单
“我就是通过网上给我家妞妞找了个"男朋友",两个小家伙现在玩得挺好的,我们家也和他们家成了好朋友。”家住李沧区的邹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是觉得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想给他找个小伙伴一起长大,两个人也能相互照应。另一方面两个孩子如果真能成 ,双方家长也知根知底,总比闺女将来嫁给不认识的人放心。
在网上发布信息的网友“summerbaby”也告诉记者,自己有个1岁大的儿子,听说现在男女比例失调,等儿子这一代长大男人会比女人多出几百万人,担心儿子长大找不到好对象的她听说这个相亲活动就赶紧去参加了。“不管最后成不成,反正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和异性打交道的能力就会比别的孩子强了。”
还有一些家长纯粹是抱着娱乐态度来参加活动的,住在辛家庄二小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贴出招女婿的信息就是让女儿认识更多玩伴,自己和老公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育儿心经。还有的家长干脆表示觉得这种方式很新潮,只是单纯想追追时尚。
专家表示不能太认真
记者就此现象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学专家胡乐乐老师,胡老师认为给孩子订娃娃亲是家长的自由和权利,然而孩子长大后是否能真正走到一起还很难说,因此不必过分认真。
“这件事情好的方面在于,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给孩子找一个从小一起玩的伙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孩子营造快乐成长的环境。同时也能让两方的父母结成很好的朋友关系,对于人际交流的扩展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不好的地方在于,旧社会择偶信息面比较窄,给孩子订娃娃亲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现代社会沟通交流都非常方便快捷,孩子以后的发展方向很多,娃娃亲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如果家长过分认真一厢情愿,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种伤害。”胡老师说。
胡老师提醒家长 ,在给孩子订娃娃亲的时候要谨慎斟酌,不要太早向孩子灌输这个意识,给孩子造成成长压力,可能会促使他们早恋,反而适得其反。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ome/1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