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种小零食无安全警示 异物咔喉千万别喝水(亲贝网配图)
奶奶疼爱孙儿,在吃饭时特别喂食了半颗牛肉丸。不料,8个月的男婴却因此被活活卡死……昨日,记者从川大华西医院、省医院、市二医院等市内多家大型医院了解到,医院的急诊科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被食物卡住气管的病例,其中儿童的发生率尤其高。不过,通过调查发现,虽然食物引发的意外卡喉并非少数,但多数零食的外包装上并没有任何的安全提醒标志。
回放
半颗牛肉丸 卡死8月男婴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8个月大的男婴被奶奶喂食了半颗牛肉丸。不料,牛肉丸却卡在喉咙处导致无法呼吸。
随后,男婴被火速送到就近医院抢救,尽管取出了肇事的牛肉丸,但男婴最终还是因为窒息时间过长身亡。
据家属回忆,当时医生取出的就是半颗牛肉丸。
本地
一颗软糖卡气管 孩子生命危急
“一些小零食最容易引发危险。”川大华西医院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之前有个孩子吞下一颗小软糖,却被卡在气管里生命垂危,送到医院就赶紧做了手术。孩子的命是保住了,由于引起脑部暂时缺氧,在ICU治疗了近一个月才恢复。
同时,记者从几家医院的急诊科了解到,在被卡的食物中,花生米等坚果成为最大的隐患。“一旦被卡可能导致大脑缺氧,引起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急诊专家称,3岁以下的儿童,尤其容易发生类似险情。
调查
多数零食无安全警示
记者在走访多家商场超市后发现,一些零食没有任何提示小孩食用可能出现卡喉的警示语。
“这种糖果卖得非常好,水果味道,娃娃都很喜欢。”昨日,超市员工向记者推销了一款号称最畅销的水果糖,每颗糖的大小堪比新版一毛硬币;由于属于软糖性质,吃起来会比较粘牙,成人三两下的咀嚼也不能完全将其咬碎。不过,这种糖的外包装上面,也没有任何安全提示信息,或是提醒几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此外,一些类似大小的牛肉粒、花生巧克力豆、泡泡糖、瓜子等零食,也同样存在此问题。
支招
急救:异物卡喉千万别喝水
川大华西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磊提醒家长,较大异物卡住后,对于3岁以下体重较轻的儿童,家长可以将其倒着拎起来,再大力拍孩子的背部,帮助他把卡住的东西咳出来;此外,在误吸异物后切忌让小朋友大量饮水,可能引起剧烈呛咳引发危险。
地址:http://www.yunyuhome.com/home/16567.html